李江宇,王树云,王姝,任彤,高志强,谷强,张伟,刘艳华,王娜,张旻,景宏丽,江育林,张利峰.蛙病毒三重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高技术通讯(中文),2015,25(7):746~752 |
蛙病毒三重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
|
DOI: |
中文关键词: 蛙病毒, 虹彩病毒, 主要衣壳蛋白(MCP)基因, 三重荧光PCR, Taqman探针 |
英文关键词: |
基金项目: |
作者 | 单位 | 李江宇 | | 王树云 | | 王姝 | | 任彤 | | 高志强 | | 谷强 | | 张伟 | | 刘艳华 | | 王娜 | | 张旻 | | 景宏丽 | | 江育林 | | 张利峰 | |
|
摘要点击次数: 3346 |
全文下载次数: 2630 |
中文摘要: |
根据GenBank中收录的蛙病毒属虹彩病毒主要衣壳蛋白(MCP)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通用引物和3条Taqman探针,通过PCR反应体系的优化以及反应的特异性、灵敏性和干扰性试验,建立了一种可检测蛙病毒属大部分成员并能进行初步分类的三重荧光PCR方法。通过鉴定分析将蛙病毒属成员分为三类,其中第一类包括蛙病毒3型(FV3)、饰纹汀蛙虹彩病毒(BIV)、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EHNV)、欧洲鮰鱼病毒(ECV)、欧鲶病毒(ESV)、中华鳖虹彩病毒(STIV)、大鲵虹彩病毒(ADIV)、沼泽绿牛蛙虹彩病毒(RGV)和虎纹蛙病毒(TFV),第二类是Santee Cooper蛙病毒(SCRV),由大口黑鲈虹彩病毒(LMBV)、裂唇鱼病毒(DFV)和孔雀鱼病毒(GV6)组成,而新加坡石斑鱼虹彩病毒(SGIV)则单独作为第三类。进一步分析发现各病毒的最低检测量均达到102拷贝,表明该方法除了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稳定性之外还具有高度灵敏性。建立的该蛙病毒三重荧光PCR方法可为蛙病毒的快速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 |
英文摘要: |
|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
关闭 |
|
|
|